公务员>每日一练>行测练习:言语理解21日

1.

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可持续的发展”用在这里正合适。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伤悲”了。

对上述观点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

A.应该创造丰富持久的快乐

B.自己创造的快乐是可持续的

C.快乐应该是及时行乐

D.青春会消逝,快乐恒久远

2.钞票与食物同袋而装,蘸口水数理货币,是许多中国人的日常习惯。然而,如果知道一张钞票平均带菌达118万个时,人们会怎么办呢?全国政协委员彭 某建议,中国应尽早建立对纸币和硬币消毒的制度。他援引中国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说,卫生部门从国内流通的纸币上检测到多种致病菌,在一张一元纸币上,附着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平均每张钞票带菌达118万个。钞票成为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广泛使用现金的“钞票污染”大国,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钞票还潜藏着严重的病菌危害。

对以上文段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民众尚未意识到“钞票污染”问题

B.“钞票污染”严重,平均每张钞票带菌达118万个

C.亟须建立对纸币和硬币消毒的制度

D.钞票传播细菌已成为世界问题

3.

住房商品化意味着将住房推向市场,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减少政府对住宅的干预。但政府绝不能从大包大揽一下子就变为撒手不管。在迈向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住房的社会福利成分日趋下降,经营利润会逐步成为追逐的目标,旧的住房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很可能会被一些新的不合理现象所取代,在经济动荡期间,新的不合理现象同样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

A.住宅商品化是必然的趋势

B.住宅商品化后,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住宅业

C.住宅商品化后也会有不合理现象存在

D.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干预

4.

在原始社会,当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所得除了维持人们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外几乎没有剩余时,是没有所谓人权概念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奴隶的生存权利作为最古老的人权要求第一次被提出来了。因此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权问题的产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人权要求是伴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

B.奴隶的生存权利是最古老的人权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权要求的产生

D.私有制是人权出现的根源

5.

收入差距大未必引起社会动荡,关键在于造成差距大的原因何在,把账算清楚,可以避免产生忿忿之情,剥削也就不再可能。经济交往中的糊涂账往往成为内部摩擦的原因。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入差距的加大必然带来矛盾的激化

B.经济交往过程中必然出现剥削的现象

C.经济纠纷常常是由于账目不清引起的

D.劳动收入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决定因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由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后两句是对主旨句的补充和说明,A准确的概括了主旨句。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中“自己创造”与“可持续的发展”是并列的关系,并非互为属性,A错误;由最后一句可知,C表述错误,快乐不能只是及时行乐;D表述过于绝对。

2.答案: C

解析: 文段的结构是“引出问题一提出方案一论证方案”,第二句用问句提出问题,所以问句后面的回答就是文段的重点,C项是其同义表述。AB两项是提出的问题,B项是“调查结果”的内容,均应排除。

3.答案: D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首先提到住房商品化意味着政府要减少对住宅的干预,接下来话锋一转,指出在迈向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威胁社会稳定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由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D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BC项表述片面,均未抓住材料的语意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表面主旨。

原文中说,“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古老人权被提出”,落脚点又在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权问题的产生。所以重点是生产力发展决定人权问题的产生,故正确答案为C

A选项属于以偏概全,阶级只是表象而已;B只是其中片段的重复,不是论点;D项中人权根源在于生产力,不是私有制。

5.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表述正确,由“经济交往中的糊涂账往往成为内部摩擦的原因”可推断得出。

A项“必然”有误,文段中已明确指出收入差距大未必会引起社会动荡;B项说法有误,如果把账目算清楚,可以避免产生忿忿之情,剥削也就不再可能;D项在文段中并未提及,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