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每日一练>行测练习:言语理解29

1.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而相对忽视了广大的农村。其实,我国农村最需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

B.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需要城市与农村联动

C.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要向农村转移

D.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难点在农村

2.维生素E是一种溶解于油中的维生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上的脂质,而脂质的氧化与冠心病、癌症、衰老等密切相关。总之,维生素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大越好。维生素E缺乏在人群中很少发生,只有几种人可能存在问题:胆汁缺乏或脂肪代谢困难的人;罕见的基因异常导致缺乏维生素E转移蛋白的人;因早产而体重严重不足的婴儿。这些情况在人群中都不易出现。 />这段文字所传达的观点是:

A.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维生素E

B.应该正确认识维生素E的作用

C.人们对维生素E的认识存在误区

D.要特别注意可能缺乏维生素E的人

3.

很多时候,政策及政策建议的基础不过是主观的信念。所以,究竟是需求管理政策更好,还是供给刺激政策更好,不大容易判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好”是指什么?是从多长的时间尺度考虑的?凯恩斯当年为自己的政策建议辩护时说过一句名言:“我们迟早都是要死的”。这话引人深思。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科学领域中本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

B.政策的好坏不过是主观的信念

C.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刺激政策的好坏没有定论

D.社会管理政策应该因时、因事而定

4.

科学家说,再深沉老练的人,他内心的秘密也会被他的眼睛泄露出来。以色列人已经据此研制成功了利用眼神测谎的食品,据说比传统的测谎仪更灵、更准。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将人的眼睛纳入研究范围,从中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眼睛会泄露人内心的秘密,所以可以利用眼神测谎。

B.人的眼神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应成为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C.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已将人的眼睛纳入研究范围。

D.以色列人发明的利用眼神测谎的食品,给了科学家很大的启发。

5.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第一句讲我国重心在城市,转折之后是重点,强调农村更重要,因此,应该是重心转向农村。对应四个选项,只能选C

2.答案: A

解析: 文段转折之后的重点说明的是只有几种特殊的不易出现的人群才会出现维生素E缺乏,反之正常人没必要补充,故选A

3.答案: A

解析: 文段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策更好?最后以凯恩斯的话表达观点,即任何政策都不能长久地站稳脚跟,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题目中涉及的政策问题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做这类题也可以选用排除法,通过阅读文段能判断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话,排除与之无关的表述,剩下的联系最紧密的选项即可入选。

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构成分总结构,先叙述科学家说的内容和以色列人研制出来的测谎仪两个例子例子,说明人的眼睛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最后一句是主旨句,文段谈眼睛蕴含信息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说明可以利用此点做研究。B项正确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A项、D项的内容仅是文段用来说明主旨的例证,并非文段重点;C项“已经”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说很多跨国企业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运用“中国元素”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更需要在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中国元素”。所以材料主要想说明的就是理解文化内涵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前提。D项表述正确。

A项是由转折词“但”之前的内容引申得来的,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重点;B项“适可而止”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来;材料重点是在“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元素”,而不仅仅是“彰显文化特色”,所以C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