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每日一练>行测练习:常识判断13日

1.

法对社会及其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  )。

A.法的规范作用

B.法的社会作用

C.法的示范作用

D.法的管理作用

2.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做出如下理解(  )。

A.公民的立法平等

B.公民在立法、执法、守法上一律平等

C.公民的执法平等

D.公民在法律的适用上一律平等

3.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4.

关于法律援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人群为对象

B.法律援助的形式为诉讼法律服务,不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

C.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

D.需要援助者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

5.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陈述,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

B.惩罚是法律责任最主要的功能

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D.法律责任必然导致法律制裁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中法的规范作用是对社会及其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是指司法平等,并非立法平等,它主要是指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没有特权和例外。所以排除AB项,而个人是没有执法权,所以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说明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的。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所以本题选B

5.答案: C

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但法律责任并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如刑诉定罪免责。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就民诉来看显然错误。惩罚是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功能则不恰当,如民事责任基本上是补偿性的。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