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农产品价格增长最快的是( )月。
A.10
B.9
C.8
D.7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检测显示2011年我国130个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况图如下所示:
2.1.
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各组成部分中,占比最高的是( )出让金。
A.住宅用地
B.商业/办公用地
C.工业用地
D.其他用地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2010年相比,2011年各类土地出让金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B.与2010年相比,2011年工业用地土地出让金占比有所下降
C.与2010年相比,2011年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的减少量少于其他各类土地出让金的增加量之和
D.2011年,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体同比减少11%,住宅用地减少为主因
2.3.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土地出让金增加最多的是( )。
A.住宅用地
B.商业/办公用地
C.工业用地
D.其他用地
3.1.
2000年至2005年,我国农村发电量占用电量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
A.2000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5年
3.2.
与2000年相比,2005年农村装机容量提高了多少?( )
A.401万千瓦
B.36.5%
C.57.4%
D.1.4倍
3.3.
在2000~2005年,下列统计指标增速最快的是( )。
A.装机容量
B.发电量
C.用电量
D.发电量占用电量的比重
3.4.
根据上图,下列关于我国农村用电发电情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农村装机容量逐年增加
B.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农村用电量增长了195.44亿千瓦时
C.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农村发电量越来越能够满足用电量的需求
D.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农村用电量增速逐年减慢
3.5.
根据上图,下列关于我国农村用电发电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2004年相比,2005年用电量提高了11.26%
B.我国农村发电量增长速度最慢的年份是2003年
C.与2001年相比,2002年装机容量下降了10.4%
D.2005年农村发电量占农村用电量的比重是79.6%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以下题目。
> alt="" />
4.1.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 )。
A.451059.8亿元
B.489870.3亿元
C. 491394.2亿元
D.662167.8亿元
4.2.1985~1998年期间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GDP)比上年减少的年份共计有( )。
A.5年
B.7年
C.8年
D.10年
4.3.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额最大的年份是( )。
A.1992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8年
4.4.1985~1998年期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率最大的年份是( )。
A.1993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7年
4.5.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税收收入/GDP)三者比上年同方向增减的年份共计有( )。
A.1年
B.3年
C.5年
D.6年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5.1.2009年末与2005年末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
A.720万人
B.708万人
C.566.4万人
D.900万人
5.2.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
A.44.1∶27.8∶28.1
B.38.1∶27.8∶34.1
C.44.8∶23.1∶31.4
D.39.6∶27.2∶33.2
5.3.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
A.6.3%
B.12.6%
C.18.1%
D.8%
5.4.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乡村就业人员
C.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D.城镇就业人员
5.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回落
B.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C.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D.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确定为8月最高,为115.7。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A
解析:
观察柱状图可知,四个组成部分中,最大的是住宅用地,因此其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最高,故正确答案为A。
2.2.答案: D
解析:
观察折线图,四类土地出让金中只有住宅用地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幅为-23%,有所下降,其他三类均没有下降,A说法错误;
由折线图可知,2011年总体土地出让金额同比增幅为-11%,为负增长,而工业用地的同比增幅为38%,高于总体的增长率,因此其占比与2010年相比应该是有所上升,B说法错误;
由折线图可知,2011年四类土地用地中只有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金为负增长,且总体土地出让金也为负增长,说明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的减少量要大于其他各类土地出让金的增长量之和,C说法错误;
根据对C项的分析可知,2011年造成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体减少的主因是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的减少,D说法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B
解析:
3.1.答案: A
解析:
3.2.答案: C
解析:
2000年、2005年农村装机容量分别为698.5、1099.5,则2005年较比2000年提高了(1099.5-698.5)÷698.5=401÷698.5≈400÷700≈0.57,故算结果与C 选项57.4%误差最小,故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 C
解析:
3.4.答案: B
解析:
3.5.答案: C
解析:
4.1.答案: C
解析: 读表可知,GDP数据位于表格中的第二列,1985~1998年期间GDP依次为8964.4、10202.2、11962.5、……、67884.6、74462.6、79395.7,总计8964.4+10202.2+11962.5+…+67884.6+74462.6+79395.7,计算尾数可知其尾数为2,只有C满足。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2.答案: D
解析: 读表可知,1985~1998年期间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减少的年份共有10年,分别是1986(20.5%)<1985(22.8%)、1987(17.9%)<1986(20.5%)、1988(16.0%)<1987(17.9%)、1990(15.2%)<1989(16.1%)、1991(13.8%)<1990(15.2%)、1992(12.4%)<1991(13.8%)、1993(12.3%)<1992(12.4%)、1994(11.0%)<1993(12.3%)、1995(10.3%)<1994(11.0%)、1996(10.2%)<1995(10.3%)。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3.答案: B
解析: 1991年GDP为21617.8,1992年GDP为26638.1,增加额为26638.1-21617.8≈5000;1993年GDP为34643.4,1994年GDP为46759.4,增加额为46759.4-34643.4≈12000;1995年GDP为58478.1,1996年GDP为67884.6,增加额为67884.6-58478.1≈9000;1997年GDP为74462.6,1998年GDP为79395.7,增加额为79395.7-74462.6≈5000。显然1994年增加额最大。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4.答案: A
解析: >1992年税收3296.9,1993年税收4255.3,增长率 alt="" />;1994年税收5126.9,增长率 />;1995年税收6038.0,1996年税收6906.8,增长率 />;1997年税收8234.0,增长率 />。显然,1993年税收收入增长率最大。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5.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可知,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税收收入/GDP)三者比上年同方向增减的年份共计有3年,分别为1989年、1997年和1998年,这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1.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900(万人)。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2.答案: B
解析: 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我国就业人员总量中的比重约为×100%,首位只能商3,排除A、C;B、D两项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可做估算为≈×100%≈38.5%,观察选项,与B选项最接近。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3.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 ×100%≈×100%,首位只能商8,排除A、B、C。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4.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和乡村就业人员都是负增长,所以排除A、B选项。城镇就业人员分为城镇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其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加4947万人,而城镇就业人员增加31120-27331=3789(万人),说明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是介于公有制经济增长率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公有制的是负值,所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长率>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长率。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整体的增长率是介于两个部分增长率之间的。
5.5.答案: B
解析: A选项,根据材料“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的说法错误,A选项错误;
B选项,根据题意可知,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约为,而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约为=,比较的大小,两个分数的分子差不多大,但是 分母为 3倍多,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根据题意,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C选项错误;
D选项,根据题意,从2005年到2009年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呈上升趋势,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